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英超球队盈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英超球队盈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以英超俱乐部举例,基本上队伍都盈利还不亏损。
主要靠比赛日收入 (门票,周边,酒水),赛事收入 (联赛分成,转播版权分成) 广告收入,赞助费,其中联赛分成占一大部分,英超作为全球最成功的赛事,分成极其丰厚,球迷为主队消费的份额也占俱乐部收入的很大部分,转播版权包括国内转播和海外转播。
英超俱乐部即便个夏季窗投入几千万磅,一个赛季便可收回一个多亿,但在国内,由于联赛性质以及联赛运营不利,赛事分成仅有几千万人民币即便头部俱乐部也只有一个多亿,远远不及俱乐部运营成本,赛事激烈程度不足,导致比赛日收入几乎忽略不计,所以国内俱乐部主要来源是主公司输血。
德勤在每年都会出具一份“金超(钞)联盟”的报告,用来盘点过去一年里全球最收入最高的20家俱乐部的状况。数据主要来源于球队每年的财报,但这份报告里并没有把我们球迷最常见的球员交易纳入计算范畴,而是从以下三个大的部分:
1. 比赛日收入:门票收入和商业应酬套票收入
2. 电视转播分成:本国联赛、杯赛以及欧战的电视转播分成。所以FIFA宣称16年卡塔尔世界杯不给俱乐部补贴,让大佬们非常不爽。
3. 商业收入:赞助费和其他商业拓展收入。球衣赞助是大头,还有球场冠名等,其他零星的包括友谊赛收入,球衣产品等。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是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为德勤全球在美国的分支机构,后者在126个国家内共有约59,000名员工。
足球界目前来讲,包括皇马,曼联在内的世界超级俱乐部,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于电视转播费用,包括世界杯这样的比赛,电视收入都一直是主要部分,而转播费用的比例取决于球队的成绩,因此,高俱乐部都是有众多明星球员的俱乐部,而且电视转播的收入不仅来源于联赛,俱乐部培养的球员在国家队取得的成绩也会因此有部分收入,尤其是世界杯这样大型的比赛
其次商业经营,但涉及到具体的经营模式,像曼联和皇马就不同,曼联已经完全是私有企业了,皇马却不是,但主要靠的都是俱乐部的金字招牌,高度国际化的品牌,俱乐部的各种商业比赛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品牌效应带来的利润不言而欲
再次是门票收入和球衣销售以及明星的肖像权等
足球俱乐部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六种。
第一,转播权分成。这在现代足球中几乎是足球俱乐部最大的一块蛋糕。特别是英超,就算是降级队也能通过转播权分到1亿英镑;那些豪门俱乐部更不必说,除了联赛的转播权分成,欧战的、足总杯的、联赛杯的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第二,商业收入。商业收入部分最主要的是赞助费和商品零售,现代足球拉赞助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球衣广告、球场冠名权、现在大家圈钱的思维越来越广,就拿球衣广告来说,现在不仅有胸口的C位广告,还有袖口广告;不仅有主客场队服广告,还有训练服广告。
第三,比赛日收入。比赛日收入很容易理解,就是靠门票和球迷消费。
第四,商业活动收入。比如每到夏天,各家豪门就满世界的巡演圈钱。
第五,奖金收入。联赛;联赛奖金分配很简单,以英超18/19赛季为列,以200万英镑为基准,排名每高一位增加200万英镑
欧冠;欧冠奖金分配,以18/19赛季为例,
所有进入欧冠正赛的球队都将得到1525万欧(踢满6场小组赛),小组赛每场胜出270万欧,平局90万欧,小组出线950万欧,进入1/4决赛奖金1050万欧,进入半决赛奖金1200万欧,决赛亚军奖金1500万欧,冠军奖金1900万欧。
第六,转会收入,比如阿贾克斯,摩纳哥等俱乐部通过低价买进潜力球员加以培养再高价卖出
收入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广告和代言,二是企业投入,三是电视转播费和门票。其中的门票收入浮动性最大不确定,广告和转播主要看其俱乐部球队的知名度,所以好的俱乐部球队收入就高。
俱乐部赚钱主要靠三点,第一就是如果有影响力,其招商运营会很赚钱。
第二,就是门票收入,如果能有大牌球星参加,门票肯定不少。
第三,就是俱乐部成熟后直接转让,这是最大的也是最有利润的做法。
英超是全球职业体育的典范,郭广昌投资英超升班马稳健盈利,中超投资者却血亏。很多人会怀疑,中超该怎么玩下去?
作为中超球队河南建业老板,胡葆森近日表示,投资中超一年亏损10亿人民币,完全靠信念坚持搞足球。然后再对同行郭广昌表示了一番羡慕,后者以4500万英镑收购狼队之后,目前球队升入英超已经实现稳健盈利。
对于这则报道,个人对胡葆森先生投资足球的热情表示敬佩,但是有些事实还是需要捋清,商人都很善于贩卖情怀。
足球不是赚钱项目
英超赚钱不假,但是这个世界有几个英超?放眼全球,除了英超、德甲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赚钱,其他联赛都是赔本赚吆喝。西甲为例,某些俱乐部穷的工钱都发不出,意甲已经破产好几拨了。
英超、德甲作为足球食物链的顶端,立足于本国强大的经济、体育环境,才能借势打造出如此优质的足球品牌。其他联赛纷纷效仿,成功者几何?几乎没有。中国足球联赛还处于初级阶段,球迷文化、周边市场都还在起步阶段,指望现阶段实现盈利,那是痴心妄想。
简单来讲,英超全面盈利,也是英超商业化20几年后才得以实现。而在此之前,英格兰顶级联赛经营百年,才孕育出如此强大、有粘性的球迷消费文化,中国联赛凭什么一蹴而就实现超车?
投资足球巨亏是自作自受
话说的难听,然而这就是现实。1994年职业化以来,河南建业为首的投资者,不会看不出指望足球实现账面盈利,短期内不可能实现。他们压根就没指望通过足球挣钱,典型的就是万达、恒大。
以恒大为例,如果没有入主广州足球,没有疯狂砸钱砸出这么多冠军,广州恒大四个字不会这么出名,恒大集团的主营业务不会如此狂飙。中国足球投资者,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正儿八经经营足球,他们不过是借足球之力打个广告。换句话讲,胡葆森先生不在建业俱乐部每年花几亿,这几亿终究会以其他广告形式花在企业宣传上。
所以胡先生就不要去和郭广昌投资英超对比,因为你俩初衷压根就不同。如果真将足球当商业项目职业化运作,那就是四个字“量入为出”,可是投资者为了保住中超球队的活广告招牌,谁也不会主动认怂呢?这就是一场停不下来的军备竞赛,现在还愿意玩下去的,一是有实力二是有甜头。
谢谢邀请,首先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要分两方面看。
一个是正的方面,郭总投资英超赚钱,胡总投资亏损10亿。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英超市场化的水平确实要比中超高不少,这个是差距我们承认。再一个是胡总得情怀,对于河南足球的发展贡献了很大的能量。胡总做的这一切河南球迷都应该感到高兴,也应该感谢胡总得付出。
一个是反的方面,郭总投资英超赚钱,那为什么胡总不投资英超呢?胡总说他一年亏损10亿有什么能证明吗?建业年年保级这10亿人民币都花到哪里去了?既然亏损你为什么不把建业转让出去呢?河南球迷感谢胡总得付出,但不应该出来卖弄情怀。胡总投资足球这些年在河南又拿到了多少隐形的财富呢。
我个人觉得投资足球是一个你情我愿的事情,不要经常挂在嘴边时不时的出来卖弄一下。
罗永浩出事前,鲜有人敢怀疑他的人。我也不敢,所以我照理先说句场面话,老胡对足球的坚持还是值得敬佩的。然而“十亿”这个词已经出现好多年好多次了,我从一开始就极度怀疑真实性,记得几年前,建业降级后,老胡还是表示踢中甲也要保持中超级别的投入(两亿),那时候还没开始烧钱那么厉害,要是真有两个亿的投入怎么也不可能降级。
大家可以算算一线队一年的运营费用多少钱,俱乐部工作人员都是透明的,要上报足协的。其它足校,基地之类的从没见过俱乐部的官方微博或者官方主页或者官方APP提过。
所以,十亿这个数字是不可信的,但也没必要特别明面上较真,总体上他还是为河南足球付出了很多,夸张一下也不是什么理解不了的事情。
足球怎么盈利,如果只靠足球运营,在中国就没有球队能够盈利。
目前中超中甲球队几乎全是地产商或者地产商相关的球队在运营,可以说,大部分的球队运营商就是为了向政府拿地。
一般一个城市的球队都是代表了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中体育文化产业的重要业绩,政府都会在政策上大力支持。而足球队需要什么,除了一个比赛的球场外,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训练基地,这个低价甚至是政府划拨的训练基地才是很多地产商梦寐以求的。在市区附近拿到一块好地,时间越长,土地升值价值就越高。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球队就会向政府申请新的土地作为青训基地等等,原来的训练基地会通过各种形式得到开发。
地产投入足球的另外一个盈利模式就是依靠足球对地产进行很好的形象宣传,扩大地产品牌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很多中甲球队只是经营的一个区域市场,在全国其他城市都没有自己的地产业务,冲上去了也很难对自己的地产业务有更大帮助,而维持在中甲,对于一个区域的市场来说影响力已经足够了。
所以冲超并不一定是很多中甲球队的想法。首先冲超需要大额投入,深圳、卓尔都是号称5亿左右的投资还在没有冲超成功,即使冲超成功保级成本也基本在2到3亿元。如果只是中超一轮游,冲超和保级费用就接近7亿左右,就是地产商,现在日子也不好过,谁还愿意拿那么多钱去玩一年。
另外小球队虽然在中超的曝光率大大增加,但并不能给球队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除了开支增加,其他的都增加不了多少,所以对很多球队来说,冲超是一个赔本的买卖。
恒大是中超玩的最溜的,依靠球队为恒大做了太多免费的宣传,恒大的新闻曝光度实在太高了,比在哪里做广告的效果都好,这也就是恒大为什么5年账面亏损近38亿还在疯狂投资足球的原因,许家印依靠恒大提升了自己的品牌价值,球队怎么亏不要紧,恒大价值和许家印身价却在不断上升。
但恒大这种玩法是其他球队玩不起的,特别是很多中甲的中小型球队。所以他们如其花巨资冲超一轮游,还不如保留在中甲,保持和政府的良好关系,只要不降级就行,自己就有继续去拿地的可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英超球队盈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英超球队盈利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